离心风机 http://www.zhentonfj.com 新冠变种毒株奥密克戎具有超强的传播速度,自被检查出来后,短短数十天,就以其绝对优势,增长迅猛。 据有关报道,2022年3月中旬美国纽约州检测发现,奥密克戎的亚种变异株BA.2.12.1。 而最初的奥密克戎版本被命名为BA.1,明显新型变异株已经是原始版本的几代变体更新了。据美国CDC数据显示,变体BA.2的传播速度已经高于BA.1,而新进化的BA.2.12.1传染性则比BA.2高30%。 目前这种变种在它首次被发现的纽约州扩散势头最强劲,纽约州已有80.6%新冠阳性病例属于BA.2.12.1。 对于这种情况,有网友称之为“人类清除计划”。疫情持续到现在已经三年了,终止新冠大流行的希望到底在哪里? 一、张文宏:奥密克戎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张文宏教授在《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我国防控策略的实施》的演讲中提到,“在奥密克戎的挑战中,我们感觉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”。 为什么奥密克戎会进化出这么多变异株? 世卫组织专家解释,奥密克戎的基因多样化,表明了新冠病毒持续面临自然选择压力,变异株通过自身变化,企图融入到宿主和环境中。 相关研究显示,尽管奥密克戎的毒性比德尔塔毒株低,但它不仅传播速度快,还具备显著的免疫逃逸能力。这让它可以轻松逃脱疫苗,或之前感染新冠病毒其他变异株所建立的体液免疫屏障。 作为一种高度分化的变异毒株,奥密克戎突变主要发生在刺突蛋白区域。 对于疫苗和药物而言,它们的重要抗体也都是附着在新冠病毒刺突蛋白的位点上,病毒变异日新月异,疫苗的更新速度无法追赶,这对于疫苗和药物研发都不是好事。 二、Nature:奥密克戎或加速新冠流行终结 虽然奥密克戎“狡猾多变”,但它的毒力明显要逊色于原始毒株,这一特性或许能够为当前防疫策略带来新的角度。 5月16日,《自然》发表了一项重磅研究,研究人员通过对被活病毒感染人源化的小鼠和仓鼠进行分析,最终发现奥密克戎BA.2毒力弱于原始毒株。 18日《自然》再次发表研究,证实了奥密克戎的毒性较低。 值得注意的是,研究还发现了在接种疫苗的人群中,奥密克戎、德尔塔的突破性感染可以增强疫苗引发的免疫力,从而引发一种新的“混合免疫”。 也就是说,接种疫苗后,感染奥密克戎,相当于再次加强接种。这样的结果,或可为设计交叉型的多价疫苗提供思路。 奥密克戎的“进化”对人类来说,可能会导致越来越多人感染,却也成为了结束新冠大流行的“突破点”。 三、建立好脆弱人群的免疫屏障很重要 张文宏表示“如果不建立好脆弱人群的免疫屏障,那无以应对非常严峻的未来。” 上海疫情严峻,其中老年人是最脆弱的群体。 上海年龄>60岁以上的人,疫苗的接种率只达到38%。在死亡病例当中,疫苗的接种率低到了只有4.97%,大多数人都是有基础疾病或者年龄非常高。 为什么老年人群更易出现重症和死亡呢? 老年人本身免疫力较弱,这意味着一旦病毒感染后,自身免疫发生率增加,更容易出现炎症。而且老年人多数有基础性疾病,感染病毒后,也会导致原有疾病更加严重,甚至出现合并症。 因此,对脆弱人群建立好免疫屏障,是抗疫的关键。而想要建立“屏障”,加重疫苗接种是重要途径。 根据香港卫生署5月5日公布的信息,在香港未接种疫苗的70-79岁的老年人中的病死率是5.55%,接种两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.59%,接种三剂次疫苗的病死率是0.16%。 通过数据可看到,全程接种疫苗,对重症和死亡预防的保护有积极影响。 需要提醒的是,老年人注射疫苗应注意,若有基础性疾病,建议在接种前咨询医生,评估能否接种;接种疫苗后,应留观30分钟,如果出现不适,且持续时间较长,建议尽快就医。 最后,张文宏还提到,我们不能一辈子都在不停打新冠疫苗,病毒一直在变化,不能来一个变异,就又要重新研发疫苗,这是大家都不愿接受的。 未来,我们将不断开放非药物的干预措施,可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,仍然需要新的检测方式,新的疫苗应用。可能过程会有一些此起彼伏,但相信,我们最终一定会走出疫情。 ![]() |
![]() 鲜花 |
![]() 握手 |
![]() 雷人 |
![]() 路过 |
![]() 鸡蛋 |
分享
邀请